心血管内科

2010—2012年中国城市成年居民血清总胆固醇状况

  • 2016-08-31 01:26:03
  • 1160次
文章内容


2010—2012年中国城市成年居民血清总胆固醇状况

心内空间

作者:宋鹏坤 李红 贾珊珊 满青青 李丽祥 赵丽云 张坚     

文章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摘要
1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中国城市成年居民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高TC血症及TC边缘升高状况。
2
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对象为我国34个大城市和41个中小城市18岁以上居民,共54 042名。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TC。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进行高TC血症和TC边缘升高诊断标准进行分析。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TC水平(),以及高TC血症、TC边缘升高率及95%CI值。
3
结果  中国城市成年居民血清TC水平为(4.58±0.05)mmol/L,男性和女性均为(4.58±0.05)mmol/L;大城市为(4.66±0.04)mmol/L,中小城市为(4.57±0.06)mmol/L。18~69岁成年居民血清TC水平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18~29岁组为(4.18±0.05)mmol/L;60~69岁组最高,为(4.94±0.05)mmol/L;70岁以上组略有降低,为(4.92±0.06)mmol/L。中国城市成年居民高TC血症和TC边缘升高率分别为5.6%(95%CI:4.5%~6.6%)和24.7%(95%CI:21.6%~27.9%),男性为5.1%(95%CI:4.1%~6.1%)和24.4%(95%CI:21.0%~27.6%),女性为6.0%(95%CI:4.7%~7.3%)和25.1%(95%CI:21.8%~28.4%);大城市为6.0%(95%CI:5.0%~7.0%)和27.7%(95%CI:24.9%~30.6%),中小城市为5.5%(95%CI:4.2%~6.7%)和24.2%(95%CI:20.5%~27.9%)。18~29岁年龄组TC血症患病率最低,为2.2%(95%CI:1.4%~3.0%),70岁以上组患病率最高,为10.3% (95%CI:7.1%~13.4%);18~29岁组TC边缘升高率最低,为12.9% (95%CI:10.4%~15.4%),60~69岁组患病率最高,为37.6%(95%CI:33.6%~41.6%)。
4
结论  2010—2012年中国城市成年居民血清TC水平、高TC血症及TC边缘升高率均较高,城市老年人群血清TC水平在各年龄组最高,需要重点关注。


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WHO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框架中,胆固醇升高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其目的就是为了评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分布,从而为制定出更合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        

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研究(1984—1993年)[2],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低发区的危险因素及流行趋势的对比研究(1992—1994年)[3],亚洲心血管病合作研究(2000—2001年)[4],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2002年)[5],均将血脂水平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均提示中国人群血脂水平逐渐升高,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城乡和性别差异。近年来,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原卫生部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现将其中城市成年居民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高TC血症及TC边缘升高进行分析,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城市18岁以上的成年居民调查,此次监测经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2013-018)。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中国内地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4类。第一阶段从4类地区共抽取150个县级单位作为监测点,包括34个大城市、41个中小城市、45个普通农村和30个贫困农村监测点;第二阶段采用与人口成比例的方法,每个监测点随机起点,等距抽取6个村(居)委会;第三阶段在每个抽中的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75户。具体抽样方案参考文献[6]。


被抽中的66 380户家庭中所有常住家庭成员(或户籍非本地,但居住满6个月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确认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中6岁以上者抽取空腹静脉血。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归为城市。共调查城市居民100 896名,共抽取血样75 479份,其中成年人(不含孕妇)59 076份,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14 752份,孕妇1 651份。剔除成年人样本中血样严重乳糜及血样量极少、基本情况不全者以及测定结果异常的居民,最终获得用于分析的有效样本为54 042名。


2
方法


 (1)血样采集和处理: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6 ml,放置30 min后按1 500×g离心15 min,避光分离血清存放于冻存管中,于-70 ℃冰箱储存。并低温运输至北京市CDC中心实验室进行样本统一测定。


(2)测定方法:采用日本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仪及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盒进行TC测定,测定方法为胆固醇氧化酶法。


(3)诊断标准:高TC血症判断标准采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中制定的TC≥ 6.22 mmol/L(240 mg/dl)为高TC血症,TC在5.18~6.19 mmol/L(200~239 mg/dl)为TC边缘升高[7]

3
质量控制


 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实验室人员进行血液样本采集、离心、分装和冷藏,之后统一送往北京市CDC中心实验室进行血清TC测定。该实验室通过原卫生部检测能力验证、比对及考核。测定过程中,在每天测定开始前、进行中和结束后进行3次质量控制系列测定。以批号为9001的质量控制血清(靶值为6.39 mmol/L)为例,根据每日测定均值和连续1个月的均值及标准差绘制质量控制图。结果显示,每日测定均值均落在1个标准差之内,说明测定结果准确和稳定。


4
数据清理及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一编制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系统平台"进行数据录入,血清TC数据由全自动生化仪输出为Excel格式文件,将血清TC测定结果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数据库连接后,对有效样本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国家统计局2009年公布的城市人口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通过计算基础抽样权重和事后分层权重,对均值和率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具体方法参考文献[6]。采用SURVEYFREQ过程分析高TC血症、TC边缘升高率(加权调整率)及95%CI值;采用SURVEYMEANS过程估计均值和标准误差()。


结果


1
基本情况


  54 042名调查对象中,男性22 308名(41.3%),女性31 734名(58.7%)。大城市23 748名(43.9%),中小城市30 294名(56.1%)。详见表1


2
血清TC水平


  由表2可见,中国城市成年居民血清TC水平为(4.58±0.05)mmol/L,男女血清TC水平均为(4.58±0.05)mmol/L;大城市为(4.66±0.04)mmol/L,中小城市为(4.57±0.06)mmol/L。从年龄分布上看,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高年龄居民的血清TC水平较高,60~69岁组为最高[(4.94±0.05)mmol/L],70岁以上组略有降低,为(4.91±0.05)mmol/L。


3
我国城市成年居民高TC血症患病率


 我国城市成年居民高TC血症患病率为5.6%(95%CI:4.5%~6.6%),男性为5.1%(95%CI:4.1%~6.1%),女性为6.0% (95%CI:4.7%~7.3%),大城市为6.0% (95%CI:5.0%~7.0%),中小城市为5.5% (95%CI:4.2%~6.7%),高年龄组高TC血症患病率较高(表3)。


4
TC边缘升高率


  我国城市成年居民TC边缘升高率为24.7%(95%CI:21.6%~27.9%),其中男性为24.4%(95%CI:21.0%~27.6%),女性为25.1% (95%CI:21.8%~28.4%),大城市为27.7%(95%CI:24.9%~30.6%),中小城市为24.2%(95%CI:20.5%~27.9%),各年龄组TC边缘升高率与高TC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变化趋势相同,TC边缘升高率在60~69岁达到最高,为37.6%(95%CI:33.6%~41.6%),70岁以上略微下降(表4)。


讨论



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中血清TC水平对心血管疾病有独立的预测作用,其升高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8,9]。尽管我国居民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西方国家,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也明显升高,这与不断升高的血脂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深入分析城市居民的TC水平、高TC血症及TC边缘升高,对于进一步进行健康管理和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成年居民的血清TC水平均值为4.58 mmol/L,与2002年的3.96 mmol/L[10]相比,增加了0.62 mmol/L,增幅达15.6%。文献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转变,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血清TC水平的增加幅度是最快的[11]。本研究中TC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老年人群是血清TC水平、高TC血症及TC边缘升高率最高的人群,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常常与高TC同时存在,因此应重点关注和管理这一人群[12]


此外,TC水平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国内有研究显示50岁以前,女性TC水平较男性低,50岁左右进入绝经期后,女性TC水平超过男性[13]。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也将TC水平和高TC血症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城市成年人TC水平及高T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08 mmol/L和4.2%[14,15],由于抽样方法、测定仪器和试剂、人员、调整权重标准人口数据以及判定标准等的不同,本研究和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从年龄、地区以及性别上来看,TC水平及TC升高的分布是相似的,都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如何防控成年居民尤其是老年人TC升高显得尤为重要。


        TC水平的增加与人们膳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城市居民经济水平相对较高,高热量、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以及运动量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TC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越来越与大城市接近,TC水平同样也处于较高的水平。研究表明,改变膳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降低体重,能够控制TC水平[16]


美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有高脂血症史的调查对象中,高TC血症的全球变异与国家水平的经济发展和保健系统指数相关,即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高TC血症的比例反而比经济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更低[17]。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还呈现上升趋势,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健全的保健系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工作面临着较大挑战。今后,将中国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高危人群作为重点,开展TC水平及高TC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取综合措施开展健康管理,将对控制高TC、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发病风险产生积极作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心内空间”吧!




23
热门评论
添加到收藏夹
名字:
文件夹: